最近几天,总能看到在超市、商场门外,有老人因为打不开场所码、健康码,而无法进入,甚至央求工作人员,或与之发生口角。
这样的现象越发频繁,无非是疫情管控严格下,过去睁一眼闭一眼的门禁,都变得严格了起来。
而原本一些凭借着年纪,常无码混入超市的老人们,也因为市场管理严格、地摊暂时变少,而迫不得已学习用码。
平心而论,对于每个人而言,“如何让 3 亿老人跟上时代”可能是个小问题。但“如何教会自家老人用”,就是个不得不面对的大问题。
如果你亲手、耐心尝试过教老人用手机,尤其是 80 岁以上的老人,你会知道这是一项多大的挑战。
且不说老人本身的心理抗拒因素,即便他们很配合,教学的过程也一言难尽。
简单来说, 4 个问题:
看不懂;
找不到;
说不清;
记不住。
一开始,我也很头疼。
但随着教过的老人增多,我开始从另一个视角看问题。
老人本就如此,年龄因素导致的思维能力退化,从未接触过电子产品带来的基础经验缺失,是不会骤变的客观因素。
而我们在做产品时,这些客观因素,自然也是应该考虑到的范畴。
就像我们不能向用户提出要求“使用本产品,必须具备python编程能力”,我们的产品在面对老年用户时,也应该考虑到老年人的能力,做出合理的调整。
国家自然也看到了这些问题,去年工信部曾发布通知,要求网站、APP做适老化改造。
确实,也有很多产品通过了检验。
但实际体验下来,大多数产品的适老化,也仅仅止步于“文字更大更清晰”。
其实,能为老年用户做的,真的还有很多。